总书记称赞大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华社发(苗秋闹 摄)黄河凌汛是由于某些河段纬度较高,封开河不同步,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涨水现象。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2014年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始调节控制后,黄河上游的凌汛威胁得到部分缓解。1972年至1999年,由于流域来水减少而用水增多,黄河有22年出现河干断流。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驯服黄龙 改写历史书奇迹1957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兴建。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引来的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后,最终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成功握手。通过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一盘棋后,黄河已实现连续24年不断流。
通过现代化手段,可实现实时观测。河南省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廉利国说。三维缩放功能让水尺画面清晰映入眼帘,夜视功能使夜间观测同样直观明了。
传统的人工巡查和观测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盲区。引汉济渭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后,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亿至7亿立方米。黄河哺育中华民族,孕育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23年黄河防洪调度演练现场,一条云黄河奔涌在全景式数字孪生平台上,直观反映极端天气下的险情分布情况。
山东还应用卫星系统,搭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文字记者:姜辰蓉、魏婧宇、邵琨、郝源、杨琳海报设计:曾学真编辑:崇大海、戚文娟、刘莲芬、马宁、胡碧霞、程昊统筹:何雨欣、黄小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期做好黄河流域水利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聊城的位山灌区是全国第二大引黄灌区,承担着540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虽然用水量下降,但亩均粮食产量提高了50至100公斤。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通过持续不断的综合治理,黄河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经过节水改造,灌区亩均灌溉用水量由之前的280立方米降到160立方米左右。今年7月,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各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黄河流域农业节水。古老的母亲河,正在开启新的壮美篇章。
山东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说。在黄河内蒙古段,凌汛一直是当地的重大灾害隐患。
配合无人机巡航,我们能够随时实时掌握水域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黄河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推进防洪、供水工程建设,增强水旱灾害防御水平,持续开展黄河调水调沙,黄河安澜局面持续巩固。
在这里的生态监测中心,中央大屏上就能看到黄河入海流路变迁、黄河三角洲变化、黄河来水来沙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2002年以来,持续开展调水调沙,扭转了下游持续淤积抬高的不利态势,下游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打开了防洪调度空间。这是2023年6月4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无人机照片)。智慧防护 万里长卷启新篇当前黄河治理进入数字时代,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河势险情,光电测沙仪快速测定河水含沙量,5G视频监控水库大坝运行情况等新科技,让守护黄河安澜如虎添翼。近期记者在这里看到,利用数字孪生灌区体系,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技术对末级渠系精准控制,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游客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出水口观看调水调沙(2023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治理黄河。山东聊城位山灌区的黄河位山闸和引水渠(2023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如今高标准堤防为黄河穿上了金钟罩,险工和控导工程能及时根据河流水沙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对游荡性河段的约束力大大增强。2000年以来14次防洪运用使黄河下游滩区190万群众、1558万亩次耕地免遭洪灾损失,发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九曲黄河入海流,千般变化一屏收。2009年4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兴利除弊、综合治理,灾害频繁的黄河,逐渐安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黄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2014年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始调节控制后,黄河上游的凌汛威胁得到部分缓解。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2002年以来,持续开展调水调沙,扭转了下游持续淤积抬高的不利态势,下游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打开了防洪调度空间。引汉济渭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后,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亿至7亿立方米。
游客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出水口观看调水调沙(2023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配合无人机巡航,我们能够随时实时掌握水域状况。
通过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一盘棋后,黄河已实现连续24年不断流。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信息工程中心副主任吴丹表示。
黄河宁、天下平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梦想。山东还应用卫星系统,搭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在黄河岸边的巴彦淖尔市,有不少村子以圪旦命名,如李根圪旦云家圪旦皮房圪旦……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圪旦指平原上突起的高地,受洪水威胁,过去许多村子只能建在高处。近期记者在这里看到,利用数字孪生灌区体系,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技术对末级渠系精准控制,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山东聊城位山灌区的黄河位山闸和引水渠(2023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水利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黄河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41.4立方米,低于当年全国水平的49.6立方米。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河街道张王庄村村民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获小麦(2023年6月6日摄)。2009年4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兴利除弊、综合治理,灾害频繁的黄河,逐渐安宁。
新华社发(苗秋闹 摄)黄河凌汛是由于某些河段纬度较高,封开河不同步,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涨水现象。虽然用水量下降,但亩均粮食产量提高了50至100公斤。
记者再次来到黄河边的圪旦村,只见河水静静流过,岸边风吹麦浪、牛羊成群,欢声笑语从农家院中传出。十三五期间,1371公里的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沁河河口村水库通过竣工验收,完善了黄河防洪工程格局。